来宝网 2015/6/3点击813次
200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正常的袋獾有14条染色体,患有DFTD的袋獾只有13条千疮百孔的染色体。这种染色体的异常现象在所有患病袋獾中都是一样,因而证实DFTD 具有传染性。
在袋獾为争夺食物或交配权而相互撕咬时,癌细胞会借机进入袋獾脸上的伤口,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造成袋獾脸部溃烂,气道堵塞,难以进食,在饥饿中死去。从1996年发现第一例DFTD到现在,袋獾的数量已骤减了60%,因此在2008年被正式列为濒危动物。
比起可怜的袋獾,狗就相对幸运一点。尽管早在1871年,“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就被证实具有传染性,不过它比较温和,可以用药物有效治疗,甚至可以自愈。
2014年,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所有的CTVT都源自一只狗。CTVT可能早在11000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冰河时代刚刚结束。
动物中的受害者可能还在不断增加中。不过,截止目前,仍未发现癌症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染。
对人体来说,癌细胞的转移方式主要有血液、淋巴和种植性转移三种。软壳蛤的白血病很可能也属于一种种植性转移,癌细胞在海水中传递,漂到其他的软壳蛤身上,引起它们患病。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办公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李文斌医生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发现的所谓‘肿瘤传染’,几乎都说的是病毒的传染,而不是肿瘤细胞本身的传播。比如肝癌患者,把乙肝病毒传给别人,其他人就可能慢慢患上肝癌,或者被传染上HPV病毒后患上宫颈癌,这些都是病毒的传染。”
癌细胞几乎不会直接在人类之间传染,但也有一些极端的情况。比如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专家研究确认,日本就有一位28岁的母亲把白血病传染给了未出生的女儿。
进行这项研究的格雷亚韦斯(Mel Greaves)教授认为,孕妇传染癌症给婴儿的情况“极其稀少”,迄今为止全球仅发现了30例疑似病例。
“从理论上看,人的皮肤癌和袋獾的DFTD有些相似,在人体免疫力很差的情况下,皮肤表面的小伤口很可能成为传染上皮肤癌的隐患。所以对于预防癌症来说,增强免疫力是最重要的。治疗癌症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免疫治疗,这也是世界公认的研究方向。”李文斌强调。
如果造物主有一份“辛德勒的名单”,那么人类毫无疑问被列在最靠前的位置,受强大的免疫系统庇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无需惧怕传染性癌症的威胁。但软壳蛤和袋獾,这两种因为传染性癌症而面临灭顶之灾的动物,仍然在提醒我们:癌症在不断进化,在演化长征路上,人类需要时刻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