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 2012/9/21点击2152次
众所周知,农业不仅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部门,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研究污染排放机理以及摸清排放底细,编制排放清单是减缓温室气体影响的重要措施。中国农业主要排放源包括动物的CH4和N2O排放、稻田CH4排放、农田N2O排放等。在动物排放研究中,得出中国实测的反刍动物CH4排放通量,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动物CH4排放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并编制了1990和1994年中国动物和动物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引进、开发了测定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示踪技术,该技术使在自然条件下成批测定动物甲烷排放量成为可能。一些学者利用二氧化碳监测仪 http://www.grainyq.com/product/608.html系统研究了CO2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大豆、棉花、玉米、春小麦、谷子、水稻、大白菜等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CO2浓度倍增情况下作物产量增加10%—30%;加强了高CO2浓度、高温和水分胁迫对农作物影响的复合试验研究,揭示了高CO2浓度、高温和水分胁迫对农作物养分效应、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对作物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O3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利用OTC-1型开顶式气室研究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水稻、菠菜、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O3浓度倍增情况下作物产量降低20%—3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O2和O3的复合影响试验和模型研究,从生理生态、土壤微生物及碳氮循环角度出发,探讨空气质量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可能影响,为评估近地层大气CO2和O3浓度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可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学者利用二氧化碳记录仪 http://www.grainyq.com/product/482.html研究了CO2,80年代,农业气象工作者开始了农业产量预报研究,无论在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机理研究、还是在模式应用技术以及预报种类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丰富了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作用的持续-滞后效应原理,各种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不等同性、阶段性和综合性原理,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可逆性及前后关联性原理,以及一定空间地域内作物群体生长和气象条件演变过程的相对稳定性原理等;提出了趋势产量、气象产量和随机(噪声)误差产量的数理解析念及其具体模拟计算方法;构建了模拟作物光合-呼吸、叶面积生长动态和干物质分配-器官形成等生长发育过程的作物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创新研制了各种气象-产量预测的理论概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作物和各种时空尺度的业务运行模式;还以卫星遥感绿度值与作物长势信息为基础,建立了简单的遥感估产回归统计模型。这些成果从80年代中期开始,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气象部门逐步建立起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开拓了气象科学为农业服务的新领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利用作物模型开展农作物产量预报预测的方法研究,利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以光、温、水、土壤等条件为环境驱动变量,运用物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作物生育期内光合、呼吸、蒸腾等重要生理生态过程及其与气象、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逐日数值模拟。它综合大气、土壤、作物遗传特性和田间管理等因素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克服了传统的作物-天气统计模型的缺点,通过对作物模型参数的区域化,开展作物生长监测、产量预测等,这为作物模型开始投入农业气象业务应用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