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 2022/7/26点击530次
营业收入177.56亿元,同比增长68.5%
归母净利润46.36 亿元,同比增长73.3%
稀释每股收益1.48元,同比增长62.6%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43.01亿元,同比增长75.7%
经调整Non-IFRS稀释每股收益1.46元[1],同比增长73.8%
上海2022年7月26日 /美通社/ -- 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 --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03259.SH / 2359.HK)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本文件纯属简报性质,并非意图提供相关事项的完整表述。有关信息请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www.hkexnews.hk)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刊登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及相关公告为准。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本文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均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进行编制,币种为人民币。
本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2022年上半年财务亮点
- 营业收入同比强劲增长68.5%至177.56亿元。强劲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专注发挥独特的"一体化、端到端"CRDMO业务模式的协同性,加强了平台间业务导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与产品: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实现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101.9%,经调整Non-IFRS毛利53.14亿元,同比增长94.3%,毛利率为41.0%。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实现收入26.05亿元,同比增长23.6%,经调整Non-IFRS毛利9.27亿元,同比增长26.1%,毛利率为35.6%。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实现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18.5%,经调整Non-IFRS毛利4.44亿元,同比增长30.7%,毛利率为40.7%。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实现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35.7%,经调整Non-IFRS毛利-0.43亿元,毛利率为-6.9%。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实现收入4.55亿元,同比下降26.7%,经调整Non-IFRS毛利1.40亿元,同比下降52.4%,毛利率为30.7%。
[1] 2021年1-6月和2022年1-6月,公司稀释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分别为2,924,395,370股和2,951,897,466股。 |
单位: 百万人民币
板块 | 收入 | 同比变动 | 经调整Non- | 同比变动 | 经调整Non- |
化学业务 (WuXi Chemistry) | 12,974.12 | 101.9 % | 5,313.85 | 94.3 % | 41.0 % |
测试业务 (WuXi Testing) | 2,605.05 | 23.6 % | 926.57 | 26.1 % | 35.6 % |
生物学业务 (WuXi Biology) | 1,090.65 | 18.5 % | 444.11 | 30.7 % | 40.7 %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 (WuXi ATU) | 615.40 | 35.7 % | -42.74 | 注1 | -6.9 %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 (WuXi DDSU) | 455.07 | -26.7 % | 139.63 | -52.4 % | 30.7 % |
其他业务 (Others) | 15.96 | 74.3 % | 8.20 | 173.1 % | 51.4 % |
合计 | 17,756.26 | 68.5 % | 6,789.63 | 65.5 % | 38.2 % |
注:1. WuXi ATU经调整Non-IFRS毛利在2022年上半年为人民币-42.74百万元,相较2021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41百万元,下降-39.34百万元。 | |||||
2. 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IFRS毛利同比增长65.5%至 64.27亿元,毛利率为36.2%[2]。
经调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长65.5%至67.90亿元,经调整Non-IFRS毛利率为38.2%。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64.83亿元,同比增长64.4%。
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60.77亿元,同比增长6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6亿元,同比增长73.3%。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7%至43.01亿元。
稀释每股收益1.48元,同比上升62.6%;稀释经调整Non-IFRS每股收益1.46元,同比增长73.8%。
[2] 如果在PRC准则下核算,毛利同比增长65.2%至64.37亿元,毛利率为36.3% |
2022年上半年业务亮点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客户超过65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850家,全球各地的客户对我们的服务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我们不断优化和发掘跨板块间的业务协同性以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持续强化我们独特的一体化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和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业务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从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的服务需求。2022年上半年,来自全球客户的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19.09亿元,同比增长104%;来自欧洲客户收入18.53亿元,同比增长24%;来自中国客户收入31.75亿元,同比增长27%;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15%。
公司不断拓展新客户,并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保持很强的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原有客户收入173.66亿元,同比增长79%;来自新增客户收入3.91亿元。
报告期内, 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78.56亿元,同比增长165%;来自于全球其他客户收入99.00亿元,同比增长31%。
公司横跨药物开发价值链的独特定位,使得我们能够"跟随客户"、"跟随分子",并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应。报告期内,使用公司多个业务部门服务的客户贡献收入157.44亿元,同比增长82%。
化学业务(WuXi Chemistry):CRDMO一体化模式驱动翻倍收入增长
化学业务实现收入129.74亿元,同比增长101.9%,经调整Non-IFRS毛利53.14亿元,同比增长94.3%,毛利率为41.0%。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6.8%。
小分子药物发现("R",Research)服务收入35.04亿元,同比增长36.5%。
i. 我们拥有全球领先的小分子研究团队,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超过18万个定制化合物合成。该服务赋能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客户,并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流量入口"。我们通过贯彻"跟随客户"和"跟随分子"的战略为公司CRDMO服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ii. 我们持续实施长尾战略,长尾客户对我们小分子和寡核苷酸及多肽的药物发现服务需求增长强劲。
工艺研发和生产("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服务收入94.70亿元,同比增长145.4%。
i. 报告期内,我们新增了473个分子项目,累计为2,010个小分子项目提供了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其中包括已获批上市的 43个、临床 III 期阶段 52个、临床 II 期阶段 288个、临床 I 期及临床前阶段 1,627个。
ii. 新分子能力建设方面,化学业务板块寡核苷酸和多肽药物的工艺研发和生产服务客户数量达到98个,同比提升123%,服务分子数量达到142个,同比提升63%,服务收入达到7.05亿元。
面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化学业务板块持续加速产能建设。2022年6月,公司位于常州的第二个高活原料药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旨在进一步扩大高活原料药的大规模生产能力,更好地赋能合作伙伴将高活项目推向商业化生产。2022年7月,公司宣布其位于常州原料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产大楼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提升大规模生产能力,将更好地满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药物开发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同期,位于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大规模连续化生产(亦称"流动化学")车间正式投产运行,进一步增强流动化学平台能力,更好地满足合作伙伴在大规模、可持续生产方面的需求。
- 测试业务(WuXi Testing):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强劲增长
测试业务实现收入26.05亿元,同比增长23.6 %,经调整Non-IFRS毛利9.27亿元,同比增长26.1%,毛利率为35.6%。其中:
实验室分析及测试服务收入18.90亿元,同比增长34.6%。
i. 公司为客户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服务、生物分析服务、医疗器械测试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业务。公司持续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通过 WIND(WuXi IND)服务平台,将临床前药效、药代、安全性评价以及申报资料撰写和递交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IND全球申报一体化服务,加速客户新药研发进程。2022年上半年,WIND平台签约72个服务项目。
ii. 公司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业务,相比较去年同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高达53%,以符合全球最高监管标准的服务质量,继续在亚洲保持领先地位。
iii. 以美国为主要运营基地的医疗器械测试业务显著恢复性增长,报告期内收入同比增长31%。
临床CRO及SMO收入同比增长1.7%,增速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受到第二季度国内众多城市爆发的新冠奥密克戎疫情影响。
i. 在临床CRO服务方面,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为合计170个项目提供临床试验开发服务,助力客户获得10项临床申请批件。
ii. 在SMO服务方面,公司持续快速扩张,截至2022年6月30日,人员团队拥有超过4,600人,同比增长16%,分布在中国约150个城市的1,000多家医院。2022年上半年,SMO助力客户16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 生物学业务(WuXi Biology):新分子种类生物学服务快速增长
生物学业务实现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18.5%,经调整Non-IFRS毛利4.44亿元,同比增长30.7%,毛利率为40.7%。
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发现生物学赋能平台,拥有超过2,500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学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力涵括新药发现各个阶段及主要疾病领域。建立了3个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经科学和老年病。
公司拥有领先的 DNA 编码化合物库(DEL)和苗头化合物发现平台,服务客户超过1,200家。通过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实验室合作开发应用新技术(如:OBOC DNA编码微珠),驱动增长。
生物学业务板块着力建设新分子种类相关的生物学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类新分子,偶联类新分子,载体平台、创新药递送系统等,2022年上半年,生物学业务板块新分子种类及生物药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7%,占生物学业务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19.0%。新分子种类相关生物学服务已成为生物学板块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WuXi ATU):CTDMO商业模式驱动增长
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实现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35.7%,经调整Non-IFRS毛利-0.43亿元,毛利率为-6.9%。毛利下跌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公司预期未来几个季度随着利用率逐渐攀升,毛利预期将逐渐转正并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提升细胞及基因疗法检测能力和规模,为67个项目提供开发与生产服务,其中包括51个临床前和I期临床试验项目,9个II期临床试验项目,7个III期临床试验项目(其中4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
2022年3月,公司正式发布TESSA™技术,这是一项用于规模化生产无转染的腺相关病毒(AAV)的革命性技术。工艺现扩张至200L,与传统的基于质粒的生产相比,利用TESSA™载体生产的AAV是基于质粒方法生产的10倍以上。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有30个TESSA™项目正在客户评估中。
-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WuXi DDSU):业务迭代升级,转型创新新药研发服务
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收入4.55亿元,同比下降26.7%,经调整Non-IFRS毛利1.40亿元,同比下降52.4%,毛利率为30.7%。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业务主动迭代升级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新药研发服务更高的要求,由于交付IND周期更长,对当期业绩有一定程度影响。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为客户完成9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同时获得19个临床试验批件。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完成153个项目的IND申报工作,并获得129个项目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时,有1个项目处于上市申请(NDA)阶段,有5个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18个项目处于II期临床,77个项目处于I期临床。客户产品上市后,公司将根据与客户的协议,从客户的药品销售收入中按照约定比例获得提成。
公司目前致力于为客户发现潜在的"best-in-class"分子和新分子种类。上半年,公司正在为客户开展15个新分子种类临床前项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联药物(PDC)、蛋白质降解剂和寡核苷酸。其中多个项目将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递交IND申请。
履行ESG承诺
作为创新的赋能者、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全球健康产业的贡献者,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或"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成为一个良好的全球企业公民。
2022年上半年,公司被国际知名评级机构Sustainalytics评为"2022年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行业最高评级企业"。在Sustainalytics发布的最新ESG评级报告中,药明康德的ESG评级为"低风险",位列全球医药行业前4%。
公司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和技术,积极搭建生物催化、流动化学以及分离技术等绿色化学技术平台。和2021年比,2022年上半年我们能源消耗经济强度下降18.8%,碳排放经济强度下降22.5%,用水经济强度下降23.6%。
管理层评论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5%,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5.7%。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再次证明,我们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能够持续驱动公司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面对第二季度上海突发的奥密克戎疫情,公司及时、高效地执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充分发挥全球布局、全产业链覆盖的优势,各个地区联动,保障了各基地的持续运营和员工的健康安全。6月1日以来,公司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确保了客户研发和生产项目的顺利交付,并持续拓展业务合作。公司将2022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从65-70%进一步上调至68-72%,我们对未来实现强劲增长充满了信心。"
"我们在ESG工作上面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做对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做对做好ESG,将ESG理念进一步融入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成为一家对行业负责任、对社会有担当的企业。"
综合收益表[3]
人民币 百万元 | 2022年 半年度 | 2021年 半年度 | 同比增减 |
收入 | 17,756.3 | 10,536.6 | 68.5 % |
服务成本 | (11,329.4) | (6,652.8) | 70.3 % |
毛利 | 6,426.8 | 3,883.7 | 65.5 % |
其他收入 | 240.5 | 206.1 | 16.7 % |
其他收益及亏损 | 1,389.9 | 740.6 | 87.7 % |
预期信用损失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扣除拨回) | (58.8) | (21.6) | 171.4 % |
销售及营销开支 | (355.6) | (355.3) | 0.1 % |
行政开支 | (1,307.8) | (995.3) | 31.4 % |
研发开支 | (657.2) | (404.4) | 62.5 % |
经营溢利 | 5,677.9 | 3,053.8 | 85.9 % |
应占联营公司之业绩 | (70.8) | 217.3 | -132.6 % |
应占合营公司之业绩 | 1.4 | (22.3) | -106.4 % |
财务成本 | (67.6) | (68.9) | -1.8 % |
税前溢利 | 5,540.9 | 3,179.9 | 74.2 % |
所得税开支 | (865.2) | (487.7) | 77.4 % |
期间溢利 | 4,675.7 | 2,692.2 | 73.7 % |
期间溢利归属于 | |||
母公司持有者 | 4,635.7 | 2,675.1 | 73.3 % |
非控制性权益 | 39.9 | 17.1 | 133.5 % |
4,675.7 | 2,692.2 | 73.7 % |
[3]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综合收益表(续) [4] | |||
2022年 半年度 | 2021年 半年度 | 同比增减 | |
加权平均普通股股份数(股) | |||
– 基本 | 2,922,374,327 | 2,903,298,268 | 0.7 % |
– 摊薄 | 2,951,897,466 | 2,924,395,370 | 0.9 % |
每股盈利 (以人民币列示) | |||
– 基本 | 1.59 | 0.92 | 72.8 % |
– 摊薄 | 1.48 | 0.91 | 62.6 % |
[4]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综合财务状况表[5]
人民币百万元 | 2022年6月30日 | 2021年12月31日 | |||||
非流动资产 | |||||||
物业、厂房及设备 | 20,064.1 | 15,848.7 | |||||
使用权资产 | 1,789.1 | 1,779.5 | |||||
商誉 | 1,919.2 | 1,925.6 | |||||
其他无形资产 | 872.1 | 889.8 | |||||
于联营公司之权益 | 1,078.1 | 619.4 | |||||
于合营公司之权益 | 61.6 | 58.9 | |||||
递延税项资产 | 474.3 | 389.8 |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 9,344.3 | 8,714.1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1,675.6 | 2,182.4 | |||||
生物资产 | 956.9 | 733.5 | |||||
38,235.3 | 33,141.7 | ||||||
流动资产 | |||||||
存货 | 5,752.1 | 4,554.6 | |||||
合同成本 | 583.2 | 594.9 | |||||
生物资产 | 947.2 | 755.5 | |||||
应收关联方款项 | 71.8 | 343.3 |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 7,767.1 | 5,968.5 | |||||
合同资产 | 862.7 | 773.4 | |||||
应收所得税 | 0.2 | 0.2 |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 40.6 | 527.3 | |||||
衍生金融工具 | 13.2 | 229.1 | |||||
银行抵押存款 | 0.4 | 63.4 | |||||
银行结余及现金 | 7,094.2 | 8,175.3 | |||||
其他流动资产 | 545.4 | - | |||||
23,678.2 | 21,985.6 | ||||||
总资产 | 61,913.5 | 55,127.4 |
[5]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综合财务状况表(续) [6]
人民币百万元 | 2022年6月30日 | 2021年12月31日 |
流动负债 |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 | 8,527.2 | 6,856.0 |
应付关联方款项 | 13.3 | 21.4 |
衍生金融工具 | 467.6 | 3.7 |
合同负债 | 3,231.1 | 2,986.4 |
借贷 | 2,870.9 | 2,261.5 |
应付所得税 | 665.2 | 459.3 |
租赁负债 | 248.1 | 220.2 |
其他流动负债 | 180.1 | 176.2 |
16,203.5 | 12,984.6 | |
非流动负债 | ||
递延税项负债 | 399.6 | 324.1 |
递延收入 | 873.9 | 770.6 |
租赁负债 | 987.6 | 1,019.0 |
应付债券-负债部分 | 646.8 | 607.1 |
应付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 | 408.6 | 657.3 |
其他长期负债 | 0.1 | 7.2 |
3,316.7 | 3,385.3 | |
总负债 | 19,520.1 | 16,369.9 |
净资产 | 42,393.3 | 38,757.5 |
权益 | ||
股本 | 2,956.8 | 2,955.8 |
储备 | 39,123.6 | 35,535.7 |
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权益 | 42,080.4 | 38,491.5 |
非控制性权益 | 312.9 | 266.0 |
42,393.3 | 38,757.5 |
[6]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
人民币百万元 | 2022年 半年度 | 2021年 半年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635.7 | 2,675.1 |
加: | ||
股权激励费用 | 360.0 | 310.6 |
可转股债券发行费用 | 0.9 | 1.8 |
可转债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 | (274.5) | 1,493.3 |
汇率波动相关(收益)/损失 | (158.5) | 66.8 |
并购所得无形资产摊销 | 28.7 | 26.2 |
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592.2 | 4,573.8 |
加: | ||
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性权益类投资收益 | (290.1) | (2,148.2) |
已实现及未实现应占合营公司(收益)/亏损 | (1.4) | 22.3 |
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4,300.7 | 2,447.9 |
[7]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8]
人民币百万元 | 2022年 半年度 | 2021年 半年度 |
税前利润 | 5,540.9 | 3,179.9 |
加: | ||
利息费用 | 66.5 | 68.9 |
折旧及摊销 | 875.8 | 693.6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 6,483.1 | 3,942.4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 | 36.5 % | 37.4 % |
加: | ||
股权激励费用 | 430.9 | 375.0 |
可转换债券发行成本 | 1.1 | 2.4 |
可转换债券的衍生金融工具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 益)/损失 | (274.5) | 1,493.3 |
汇率波动相关(收益)/损失 | (206.6) | 79.0 |
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性权益类投资收益 | (355.1) | (2,266.0) |
已实现及未实现应占合营公司(收益)/亏损 | (1.4) | 22.3 |
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 | 6,077.5 | 3,648.5 |
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 | 34.2 % | 34.6 % |
[8] 以下数据若出现各分项值之和与合计不符的情况,均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
关于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股票代码:603259.SH/2359.HK)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地均设有运营基地。药明康德通过独特的"CRDMO"和"CTDMO"业务模式,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案,服务范围涵盖化学药研发和生产、生物学研究、临床前测试和临床试验研发、细胞及基因疗法研发、测试和生产等领域。2022年,药明康德被MSCI评为ESG(环境、社会及管治)AA级。目前,公司的赋能平台正承载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5,85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发创新项目,致力于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早日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的愿景。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wuxiapptec.com
前瞻性陈述
本新闻稿有若干前瞻性陈述,该等前瞻性陈述并非历史事实,乃基于本公司的信念、管理层所作出的假设以及现时所掌握的资料而对未来事件做出的预测。尽管本公司相信所做的预测合理,但是基于未来事件固有的不确定性,前瞻性陈述最终或变得不正确。前瞻性陈述受到以下相关风险的影响,其中包括本公司所提供的服务的有效竞争力、能够符合扩展服务的时程表、保障客户知识产权的能力、行业竞争、紧急情况及不可抗力的影响。因此,阁下应注意,依赖任何前瞻性陈述涉及已知及未知的风险。本新闻稿载有的所有前瞻性陈述需参照本部分所列的提示声明。本新闻稿所载的所有信息仅以截至本新闻稿做出当日为准,且仅基于当日的假设,除法律有所规定外,本公司概不承担义务对该等前瞻性陈述更新。
Non-IFRS财务指标
为补充本公司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列的综合财务报表,本公司提供Non-IFRS毛利和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包括股权激励计划开支、可转股债券发行成本、可转股债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波动相关损益、并购所得无形资产摊销、商誉减值损失)、经调整Non-IFRS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进一步剔除已实现及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已实现和未实现的资本性投资收益)、经调整Non-IFRS每股收益、息税折旧及摊销利润、经调整息税折旧及摊销利润作为额外的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并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规定或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
本公司认为经调整之财务指标有助了解及评估业务表现及经营趋势,并有利于管理层及投资者透过参考此等经调整之财务指标评估本公司的财务表现,消除本公司并不认为对本公司业务表现具指示性的若干不寻常、非经常性、非现金及非日常经营项目。本公司管理层认为Non-IFRS财务指标在本公司所在行业被广泛接受和适用。该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指标并不意味着可以仅考虑非公认准则的财务指标,或认为其可替代遵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及表达的财务信息。阁下不应独立看待以上经调整的财务指标,或将其视为替代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准备的业绩结果,或将其视为可与其他公司报告或预测的业绩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