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 2012/7/16点击1559次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模式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国内储蓄资产中相当部分是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是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试验箱、培养箱、干燥箱
据悉,到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降至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
张琦指出,必须提高产业技术标准,降低和减少资源能源、原料和原材料的消耗,杜绝高耗能的产业、产品的生产。
而实现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
“争取以最低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用,这就要求较高的科技产品来替代原有的产品”,张琦因此认为,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还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国家应在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还将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争取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张琦指出,现在处于初期,人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技术还套用以前的标准,消费也是传统的观念,人们的接受还有个过程。
另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还将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