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近两年的煤市寒冬至今仍摸不着“谷底”,国家和政府层面正在采取一些举措进行救市。不过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供暖用煤冬储采购高峰即将到来,煤炭行业将面临一些方向性的利好因素。
诸多利好可望拉升煤价
“受宏观面不景气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的煤炭市场出现了整体亏损70%的局面。”秦皇岛煤炭交
易市场分析师孟海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同时强调:“但近期出现的一些方向性利好
因素值得关注。”
在基本供需关系层面,根据往年经验,冬季用煤采购将从10月下旬开始,对煤炭需求的总体增长,
将对煤炭价格有所提振。由于临近秋冬季供暖用煤高峰,各大单位都在进行冬储采购,采购范围从西北
向东南推进,从内陆向沿海扩张。但由于这种推进和扩张是均衡的,其影响力释放的强度较弱,因而对
于煤炭价格的影响是平缓的,不会出现短期内的刺激性暴涨。
在总体市场格局层面,由于10月8日至月底大秦铁路检修,会影响300万吨的运量,因而导致沿海城
市的煤炭供应偏紧,这也是一个利好方向,有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煤炭价格上涨。
在企业层面,企业和政府在8月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从9月开始对煤炭限产限销,会在一定
程度上拉升煤炭价格,改变市场预期。日前神华已做出表率:“限产提价”,今年将限产5000万吨、减
销6000万吨;中煤计划减产150万吨/月,不排除后续相关部门会提出煤企减产降低库存的要求。另外,
8月1日起神华上调动力煤长协参考价至489元/吨,政策恢复到年初制定的优惠政策,其他政策一律取消
。自此神华结束了6月以来的7次连续降价,8月份长协价较7月28日最后一次调价上涨了14元。山西同煤
集团计划下半年煤炭产量和销量分别下降1000万吨以上。
根据去年经验,由于煤炭企业限产限销,去年四季度至年底,吨煤价格上涨了100多元。
而秦皇岛港口的情况显示,大秦铁路8月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前期检修,导致结构性货源供应偏紧
,也导致价格消费上涨,储备库存有所攀升。
政策脱困力度大规格高
孟海认为,除上述方向性利好因素外,在政策调控的层面,今年与去年相比,明显调控规格高、力
度大,显示出重大的政策性利好。去年地方政府为减轻企业负担而清理各种税费,而今年则是由国务院
部署减产,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诸项救市政策举措,从而帮助煤炭企业脱困。
国家层面,国务院领导已对煤炭行业脱困工作做出批示。国家发改委一位高层负责协调环保、财政
、商务、海关等各部门,并召开了3次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此前的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
调节局会同国家能源局煤炭司、电力司、国家煤矿安监局行管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全国煤炭行业
脱困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限制不安全生产、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行业自律等要
求。
7月中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召开14家特大型煤炭企业座谈会,座谈会形成6条共识,其中包括
控制煤炭产量,今年的煤炭产量压减10%以上;规范煤炭进出口,严格限制劣质煤、高硫煤和含有害元
素的煤炭产品进口。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不单纯考核企业产量、产值、规模等指标,防止企业盲目
追求产量扩张、规模扩大;加强对收费项目的集中清理整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煤炭由燃料向
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
控制煤炭生产总量是本轮市场调控的主要措施,国有煤炭企业则是限产的主要对象。
孟海认为,国家层面的救市政策仅限于供应侧,包括在国内限产限销、淘汰落后产能、禁止超产现
象等等。国家不会出台刺激政策来拉升煤炭的需求。
而在国际供应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对煤炭进口的管理也不断加码。国家发改委要求切实加强煤
炭质量监管,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分低质煤炭进口,加强对劣质煤发电企业的监管,将劣质煤使用数量
与发电计划挂钩,并研究对于除褐煤之外的进口煤炭采取必要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举措,把进口劣质煤
炭挡住,同时开征进口关税,严把进口煤炭质量关,要求下游企业不使用低质进口煤炭等等。通过以上
举措,把国内煤炭需求留在了国内,避免国内需求向国外释放。
多元利好促市场企稳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煤炭市场似乎出现了一些转暖的迹象。根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9月4日的价
格监测显示,最近3个月动力煤仍跌跌不休,但8月中旬跌幅开始已大大收窄,9月初出现小幅反弹,上
涨了4元/吨。目前,5500大卡动力煤报收于482元/吨,环比上涨了0.84%,同比下跌了11.00%。
煤炭企业已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途径。报告显示,100家煤炭企业2013年共完成非煤收入2.46万亿
元,较上年增长19.38%,非煤比重达到60%。
孟海表示,在这些利好的共同作用下,煤炭市场会得到较多的有利支撑。预计三季度末国内煤炭市
场将有所企稳,但煤炭行业能否全面脱困还要看未来市场的整体需求状况。
另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也已达成默契,帮助煤炭行业脱困,比如,今年内山西省先后出台
“煤炭20条”和“煤炭17条”,推动煤炭领域改革;陕西、内蒙古、四川等省区,制定清理涉煤收费、
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黑龙江省在资源配置、增加流动资金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