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个月,国内煤炭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不仅亏损面进一步扩大至四成以上,应收账款也超过3500亿元,资金紧张问题进一步显现(7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煤企经营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利润下滑幅度大,亏损额度扩大,亏损面积增大。1-4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47.4亿元,同比增长45.5%,增幅比上月扩大5.79个百分点。到4月末,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亏损面44.5%,同比扩大了17.8个百分点。国内煤炭企业正在急速步钢铁行业之后尘。
煤炭行业目前状况与钢铁、水泥以及其他有色等行业一样,出现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继而进入到全行业亏损地步。这与昔日的风光无限形成了鲜明对比。细细分析,仔细思量,煤炭等行业沦落到今天如此低迷地步有一定的必然性。其中一个原因是本来过去多年就不应该那样的风光和火爆,或者说过去多年的火爆是畸形的,是不可持续的,迟早要回到今天的“正常”时期。
钢铁、煤炭等行业昔日的火爆是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4万亿元大投资的产物。都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远远超过潜在产能或者说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上的非正常时期。那个时期的盲目甚至极大浪费式大投资,全国各地、各行业遍地开花式大挖大建、大占耕地、大搞房地产、超过发展阶段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迅速拉升和扩大。而这种大投资、超过生产潜能式发展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回到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者以内,即回到正常生产增速只是时间问题。今天这个时期到来以后,大投资时期已经上马的钢铁、煤炭产能显然就过剩了、浪费了,进而必然出现全行业亏损和不景气。
也许是一个巧合吧?在煤炭行业兴旺火爆时期,许多私人、民营煤矿大量涌现,赚的盘满钵满,煤老板的风光无限羡煞多少人儿,那时期曾经将国有大型煤矿竞争的利润很薄。后来,以整顿安全为由,加大整合私有煤矿力度,一个措施是国有大型煤矿将其收购。大批私有煤矿都无可奈何被兼并重组和收购。当时,许多私有煤矿老板颇有怨言。而现在也许这些私有煤老板笑了。把这个包袱甩给了国有企业。令人纳闷的是,国企一收购,市场就变化,接着就亏损。国有煤企又一次充当了“冤大头”。
从未来市场看,煤炭行业经营前景好转不乐观。主要是类似4万亿大投资和货币大投放模式不会再现了。对煤炭需求量不会像那时那么大了,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是最大困扰。从融资上看,随着煤炭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各大银行纷纷下调煤矿信用等级,导致煤炭企业融资更加困难,银行断贷、债券发行受阻也时有发生。同时,由于煤炭行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银行均要求上浮新增贷款利率5%-20%,煤炭行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显现出来。再者,煤炭企业在安全投入、人工成本、塌陷补偿支出、环境治理等固定成本上所占比例很高,依靠内部压缩成本基本没有潜力。煤炭行业经营困难状况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扭转的。
煤炭行业亏损面积继续扩大带来的一个直接担忧就是金融风险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煤企贷款风险。早在今年年初银监会就警示,因企业互联互保引发的风险传递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的煤炭企业从“抱团欠款”转向“抱团逃废债”,区域信用环境有所恶化。随着煤企亏损扩大,必将导致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贷款和债务,贷款风险已经开始裸露出来。二是煤企信托融资风险。今年二月中旬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30亿元项目兑付风波,东北一些煤炭信托产品到期兑付压力,都说明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增大。据用益信托数据,2014年到期兑付的矿产类信托产品规模至少在113.33亿元以上,涉及到13家信托公司。未来可能发生更多的信托或理财产品违约事件。需要提醒监管部门和债权人密切关注。
对于包括大型煤矿在内的全行业不景气和亏损扩大趋势,金融机构一定要及时与贷款企业沟通,密切关注其经营变化和资金变动状况,一旦发生风险苗头就要及时出手保全、要求其提供第二第三保证等措施,化解金融风险。信托公司要理清到期煤企信托产品到期情况,及时通知企业筹集款项,应对兑付,防止出现违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