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移动站

煤炭价格、煤炭发展趋势、煤炭化验仪器发展

来宝网 2011/12/5点击1783次

需求稳定煤价获支撑

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特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继续推进将为能源消费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尽管国家提出“十二五”期末煤炭消费总量40亿吨的控制指标,但总量目标是指导性而非指令性,实际消费量均会超出目标,预计2012年煤炭年需求增长仍接近2亿吨。

2011年上半年,国内煤炭价格受益于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国际煤价上涨,截至11月末,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和喷吹煤均价同比分别上涨10.1%、10.6%、34.4%和25.4%。国际上澳大利亚正式通过资源税,由于澳洲焦煤、动力煤出口分别占占全球海运市场63%和22%,对整个国际市场都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对煤炭价格形成较好支撑。

钢铁行业占中国能源总消费的18%,由于90%焦煤用于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使焦煤需求面临压力,但炼焦煤资源更为稀缺,预计回调幅度不会超过10%。另外下游尿素和甲醇市场走势平稳,工业及民用需求增加对无烟煤价形成支撑,预计其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煤电在发电结构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火电装机占比将下降至67%,但煤电装机占比仍将达到65%,这由于中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保障能力强,同时煤价相对低廉,具有较强的经济性。随着通胀逐步缓解,电价上调预期将减缓上游煤炭价格上涨压力,若未来煤-电价格联动体制逐步形成,将更能改善煤-电产业链,提升煤炭股估值。

政策推动行业兼并

在国际煤炭需求增长、国内调控政策拐点隐现的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有望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集中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十二五”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形成12个亿吨级、16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当前煤炭生产向西部转移,在资源配置、行业整合、税收优惠等方面西部地区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多支持。

当前全国煤炭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在山西、陕西、贵州等省兼并重组推动下,煤炭企业平均产能由2009年的32万吨大幅提升至目前的49万吨,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比将大幅上升。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提高后,区域性寡头垄断逐步形成,煤炭企业对价格的掌控能力在提升。另一方面,资源整合后,国有重点及地方重点煤矿的产量占比提升,国有煤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客观上约束了煤炭产量的释放。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具体措施可能包括总量控制、鼓励兼并重组、限制出口、控制矿权审批节奏等。在煤炭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煤为主,煤电路港化和装备制造、煤炭物流等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格局,拥有资金、技术、地理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西山煤电开滦股份平煤股份兰花科创盘江股份冀中能源相关公司将从中受益。

运力瓶颈制约煤价回调

我国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消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煤炭产销不平衡决定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格局。由于前期铁路投资不足,运力瓶颈长期制约煤炭供应,我国形成了“以运定产”的煤炭供应格局。此外,煤炭生产逐步向西转移且日益集中,运距不断拉长,一些传统调出区转变为调入区,加大了煤炭的运输难度。

随着货源西移,煤炭运输难度加大,能源基地西移导致煤炭运输距离不断拉长。过去1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的平均距离上升了87公里,2010年达到642公里。按照0.15元/吨公里的铁路运费计算,煤炭铁路运输的平均成本约96元/吨。随着内蒙、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煤炭产区开发速度加快,煤炭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铁路外运的经济性远高于当地销售。由于运输瓶颈的存在,煤炭消费地的售价远高于生产地售价。与坑口销售相比,通过铁路外运可以额外获得约100元/吨的净利润。

2011年以来,原煤产量增量主要集中在内蒙、山西和陕西等三省区,随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内蒙、山西、陕西三省所承受的煤炭供应压力将越来越大,“三西”地区2012年铁路运力增长仅5200万吨,明显少于外运需求量(约8000万吨)。2008年以来,“三西”地区运输通道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但大部分项目将在2013年或之后建成。2012年运力提升主要来自大秦线和朔黄线,大秦线2011年运量将达到4.4亿吨,逐步达到极限运力,朔黄线目前运力1.8亿吨,由于作为喂给线的神朔线扩能困难,在另一条喂给线准池线建成之前,朔黄线运力不能充分发挥。近年国家加大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力度,但主要通道要到2014年左右才能建成,未来两年煤炭供应将继续偏紧,从而将对煤价形成有力支撑。

推荐仪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