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宝网 2024/1/30点击543次
【关键词】 空气灌
【摘要】 目的 探讨及评估X线腹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断小儿肠套叠及气压灌肠复位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肠套叠X线诊断治愈率。方法 对150例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肠套叠患儿的X线腹部平片。透视下空气灌肠点片及复位影像作对照分析。结果 对肠套叠诊断可能有用的几个腹平片X线征象只在部分病例中发生,而空气灌肠后所有病例均可见肠管内软组织肿块或杯口状充盈缺损,合理应用气压灌肠使134例成功复位,成功率约89.3%。结论 X线腹平片对确诊肠套叠有一定的局限性,空气灌肠为进一步肠套叠的确诊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而且透视下空气灌肠能使大部分肠套叠复位成功,具有较快速、安全、价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复位
肠套叠为婴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X线检查及介入治疗(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是首选诊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搜集1999~2003年上半年确诊肠套叠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3个月~2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或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发病时间2~36h。全部病例均有X线腹平片及诊断性灌肠片及复位片。
1.2 方法 全组病例均用日产KXO-15C型东芝500mA遥控X线机及国产广州明科MK-2306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常规先摄取腹平片,观察平片能否排除肠套叠,未排除病例均进一步行空气灌肠,经肛门插管,接通灌肠仪,设定适当压力,诊断一般用较低压(约60~70mmHg)。灌肠的同时进行透视,密切观察充气结肠内气柱前端行进的部位、形状,当气柱前端行进到结肠某部位停顿,即充气结肠管“中断”时,可稍调高气压(约70~80mmHg),仍未能前移并呈杯口状充盈缺损或充气肠管内出现软组织块影时,即可确诊肠套叠,并拍片。确定诊断后一般维持压力或再逐渐缓慢调高气压,最高不超过100mmHg,时间一般不超30min。
2 结果
2.1 X线腹部平片表现 (1)软组织肿块征 [1] :150例中有45例出现,发生率约30%。(2)腹部肠气分布异常 [1] (右腹部结肠气体消失,或盲肠部为充气之小肠取代):有42例出现,发生率约28%。(3)小肠梗阻征 [1] 有33例出现,发生率约22%。(4)靶征 [2] (描述位于婴幼儿脊柱右侧的两个大致同心的脂肪密度环形影称靶征,可能是由于环绕和位于套叠之内的腹膜脂肪层与粘膜层形成):有6例出现,发生率约4%。
2.2 空气灌肠X线表现 所有病例诊断性空气灌肠点片上均可显示充气结肠管于某部位“中断”。气柱前端呈杯口状,或充气肠管内出现形态大小各异的软组织肿块影。
2.3 空气灌肠复位效果 本组150病例中有82例在诊断性结肠气压约60~80mmHg时透视下见套头(软组织肿块影)缓慢前移且逐渐缩小并消失,较轻易复位。68例所谓“难复位病例”需加压灌气(约90~100mmHg)同时结合腹部轻轻按摩并维持压力15~20min,68例中有52例终获复位,1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89.3%。
3 讨论
目前较公认的四个对诊断肠套叠有用的X线征象在X线腹平片上的发生率均较低,且为非特异性征象。这与肠套叠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X线征象、产生机制等因素有关。例如:肠套叠时由于肠管的套入部所形成的软组织肿块,为什么只能在部分肠套叠的平片上显示出来?因为它属于软组织密度,当腹部其周围缺乏肠气衬托时就不易显示清楚,产生假阴性。有时与粪团等肠内容物产生的影像难于鉴别,出现假阳性。而空气灌肠增加肠腔内人工对比,使套叠部位形态显示清楚。故笔者认为:腹平片为肠套叠病例灌肠前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观察有无气腹、肠梗阻、腹腔渗液及术前肠道气体分布情况,从而对进行空气灌肠诊断及复位之判断有指导意义。但腹平片单一作为诊断肠套的手段,有一定限度。所以,对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肠套叠的病例,即使腹平片上未发现肠套叠征象,也不该轻易放弃进一步行空气灌肠。空气灌肠操作简单、方便,也较为安全,肠套叠经灌肠后呈特征性改变。能及早明确诊断并进行复位,提高灌肠复位的成功率。灌肠复位时,合理的压力配合适当的腹部按摩,能提高肠套复位的成功率。本组68例所谓“难复位病例”,在压力升至90~100mmHg并结合腹部按摩才能复位。据报道有人通过尸体剖检试验指出“在没有出现肠坏死或肠麻痹的患儿灌肠压力不超过110mmHg可保证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各方面因素。例如:发病时间长短、血便量、颜色、肠管胀气程度等。决定升高压力限度及速度,并密切透视下观察有否肠穿孔征象出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急转外科处理。本组150例经空气灌肠诊断及复位术:成功复位134例,失败16例,成功率约89.3%,无一例穿孔。安全性、有效性、成功率均较高。灌肠复位过程中,综合分析、评估空气灌肠复位的可能性。若发病时间超过24h,血便量多、色暗、腹胀明显,X线示套头较大且呈分叶状,位置位于左半结肠者,可考虑及早 外科手术治疗,不要为追求整复率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增加X线辐射损伤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83.
2 Rate liffe.Pediatr Radiol,1992,22(2):110-111.